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生活与哲学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87
更新时间:2020-10-21
纠错
1.

新中国70年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一倍多。这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见证。但老年问题也接踵而至。

材料一  当下,部分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另类评价在潜滋暗长,关于老年人的负面舆论有时会被放大。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时代信息的集聚效应。扶老被讹等新闻在给人们带来震惊和冲击的同时,也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并在网络上进一步产生了信息集聚和强化效应;二是步入网络时代,老年人在网络舆论场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大多数使用的依旧是老人机,属于舆论场中沉没的声音;三是在一些涉及老人的新闻事件中,情绪遮蔽了思考,很多网民忽视了事出有因,而把责任简单归咎子身处其中的老人。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散发的个案问题,上升至对群体素质的整体评判,让老年偏见制造新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我国的老龄化不仅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速加,还表现出未富先老(我国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照护和服务的费用占GDP的比重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就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一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且高龄老人比重大;二是养老负担和医疗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养老和护理服务需求分化明显却又准备不足:四是已然形成的“4+2+1”家庭结构,难以承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如山般的压力,等等。对此,一些专家提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老龄化问题;要创造性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构建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养老产业,带动结构转型,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增强老龄化的经济承受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部分社会公众产生老年偏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自身的生活积累,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来看,老年偏见的产生,既有人们社会生活实践水平的局限,也有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的偏差,因而出现认知颠覆情绪遮蔽简单归因并放大;从客体状况看,涉老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网络时代信息的集聚效应和老年人舆论场的缺位,都一定程度上助推认识上的差异。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面对矛盾,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积极解决矛盾。既要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和传统家庭养老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也要看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社会养老的产业发展空间。(若回答既要看到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给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同样得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把握我国老龄化未富先老、养老服务需求分化明显等突出特点,大力发展生产力,差别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既要重视未富先老等突出特点,也要借鉴其他老龄化国家的经验;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格局,探索全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又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差异化。

【解析】

本题共两小问,考查的是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其中,第一小问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试题类型为原因类试题,第二小问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试题类型为措施类试题,在具体答题时,要明确知识限定,有针对性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详解】

1)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部分社会公众产生老年偏见原因,知识限定明确。

本题要从认识是对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从认识主体状况角度看,在一些涉及老人的新闻事件中,情绪遮蔽了思考,很多网民忽视了事出有因,而把责任简单归咎子身处其中的老人。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散发的个案问题,上升至对群体素质的整体评判,让老年偏见制造新的社会矛盾。这既有社会生活实践水平的局限,也有大家认识问题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上的偏差。从认识的客体状况角度看,网络时代信息的聚集效应,使得网络上的信息得到聚集和强化,同时老年人在网络舆论场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大多数使用的依旧是老人机,属于舆论场中沉没的声音,这些原因也导致了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异。

2)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和自己的生活积累,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行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角度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看,积极地承认矛盾并解决矛盾,既要看到材料中点出的我国老龄化人口急剧增多和家庭养老压力大的严峻形势同样也要看到我国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其次从矛盾的特殊性角度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未富先老,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三是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角度看,要坚持把普遍原理与具体的实践有机结合。有效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就必须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收入分配的改革,又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既要注重未富先老突出问题,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点睛】

材料分析题的审题要诀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化生活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定义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扩展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原因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①含义:
A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C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

(3)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身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导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对比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别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点拨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拓展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教学目标
1、识记矛盾的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综合运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3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难度:
使用次数:194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2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

 2004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注: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4%,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0%,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3%,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1)   请指出上图所反映的经济信息。(7)

 

 

 

    2009年,我国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相对于前些年,这是比较低的: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很大,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目标又是比较高的,是综合考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确定的,属于逆势而进。

(2)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谈谈如何认识200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10)

 

 

 

    为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市委.“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要求。天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项目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确保经济实力上新台阶: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贯穿始终,把统筹推进市、区县、乡镇(街道)三个层面发展贯穿始终,确保科学发展上新水平:加快实施新20项民心工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经过努力,2009年第一季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6%,位居全国前列。

(3)结合材料,分析上述举措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8)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31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20081218,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在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十条成功经验: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时,有同学认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认识,

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顶峰,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同学认为,新理论成果还会

被更新的理论成果代替,现在的新理论成果将来还是谬误,学了也没用。

(1)请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两位同学所说话的合理及不合理之处进行总体评价。(8)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温饱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今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角度着眼,适时作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定。中央要求各地根据情况采取具体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分析党在稳定完善和推广农村经济政策时是怎样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4)

 

 

 

  长期以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将二者看成是社会制度的范畴。

(3)邓小平是如何看待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2)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4)

 

 

 

 

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指标

1978

1996

2000

2004

2007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34

1926

2253

2936

4140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343

4838

6280

9422

13786

 

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

    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4)以上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影响消费的因素和宏观调控的角度对我国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9)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24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柴林霞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