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过去,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自身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再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将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示范作用,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说明文化在深圳发展中的作用。
(2)指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如何体现“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深圳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了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
(2)①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深圳结合本地实际,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示范作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示范作用。
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各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深圳经验的指导。
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本题以深圳特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说明文化在深圳发展中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深圳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了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指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如何体现“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①考生应先界定“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然后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②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深圳结合本地实际,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示范作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示范作用。
③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各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深圳经验的指导。
④总结说明:材料概括: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对应知识要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睛】
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以“……体现……”的形式呈现。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时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别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在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十条成功经验: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时,有同学认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认识,
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顶峰,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同学认为,新理论成果还会
被更新的理论成果代替,现在的新理论成果将来还是谬误,学了也没用。
(1)请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两位同学所说话的合理及不合理之处进行总体评价。(8分)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温饱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今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角度着眼,适时作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定。中央要求各地根据情况采取具体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分析党在稳定完善和推广农村经济政策时是怎样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4分)
长期以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将二者看成是社会制度的范畴。
(3)邓小平是如何看待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4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2分)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4分)
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指标 | 1978年 | 1996年 | 2000年 | 2004年 | 2007年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 134 | 1926 | 2253 | 2936 | 4140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 343 | 4838 | 6280 | 9422 | 13786 |
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
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4)以上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从影响消费的因素和宏观调控的角度对我国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