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①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的受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作用。
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们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们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和间接性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