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对这一政策的影响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①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财政收入减少—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增加—企业发展质量提高
②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融资实际成本降低—企业活力增强
③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影响储户存款收益—风险性投资增加—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④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行放款能力上升—企业融资难度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同学利用假期围绕“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的课题进行游学调研,以下是他的发现。
出国游感慨:
通过到英国旅游,了解到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发达。于是感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什么不如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善。
中国行发现:
回国后通过调查,发现2019年我国这些“福利红包”提前向百姓发放:养老金实现“15连涨”、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于是感慨,我国的社会保障为14亿百姓撑起了一把“幸福伞”。
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回答:
(1)针对该同学出国游的感慨,你如何回应?
(2)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保障能为百姓撑起一把“幸福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一加大社会保障投资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B.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释放社会总需求一激发市场活力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C.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降低存贷款利率一扩大信贷规模一增加社会总需求
D.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一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一增加社会总供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把老年人福祉记挂在心,一项项惠老政策陆续出台、一处处为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我国已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全国养老机构以内设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等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3%;高龄津贴制度已实现全国省级层面全覆盖,30个省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9个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民政部数据显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已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今后,民政部门将牵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制度,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各地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的需求。
运用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更好的实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截至2019年6月,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47亿人,参保率超过90%;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我国( )
①通过初次分配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
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③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下列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是( )
①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②下调增值税税率
③适度增加财政赤字④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特别国债指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的国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下行,支出压力上升。为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3月27日,党中央决定发行特别国债。关于此次发行特别国债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推导合理的是
①增加财政定向支出②拉动经济增长③激发社会生产活力
④提升财政创收能力⑤刺激社会总需求
A.④→①→③→② B.④→①→⑤→②
C.①→③→⑤→② D.①→⑤→③→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重大举措,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下列关于这些措施的传导效应表达正确的是
①主动扩大进口: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满足国内有效需求→总体缩小贸易顺差→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②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与国际贸易规则对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办事的便捷性→推动投资便利化
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激发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优化营商环境
④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解除外资股比限制→激发外资的积极性→筑牢我国发展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材枓,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免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曰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推出:“收入分配,关鍵是扶贫加大收入分配调节,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 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居民牧入差距在逐渐减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基尼系数为0.469,这是自2009年以来基尼系教的六连降,但0.469的基尼系数依然偏高,居民收入差压力依然存在;同时我国扶贫贫人人口基数大,以年人均收入2300元为贫困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贫困人口仍有7000万。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手总书记在贫困地区调研时多次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扰贫。
材料二 南海是中国通往海外最重要的战略通道。南海争端是在中国南海海域中岛屿的国际争端.争执焦 点就是在中国南海海域中最南瑞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除了是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渔场.更蕴藏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既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关注这一海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南海权益争端的主要诱因,隨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凸显,美因以“维护海上通行自由”为由插手南海问題,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对此,我国主张有关各方采取克制、冷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一方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投行”,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分歧和争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谈谈如何在收人分配中做好扶贫工作作。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形,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污染的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近20多年来,我国环境问题集中出现,未来15年我国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问题会进一步凸显。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公平的“稳压器”。我国目前大约23%的人口跨入中产阶层,珠三角地区已率先呈现了“橄榄形”的雏形。但是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劳动报酬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004年的49.6%降到2009年的40.6%。
(1)结合材料一,说明“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广东实现“橄榄形”收入分配提出建议。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下列国家采取的措施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富将发挥重要作用。请比照表中的示例,将这些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采取的措施 | 经济生活依据 |
从生产、供应、流通等环节稳定消费品价格 | 示例: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
①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 ① |
②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② |
③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支出 | ③ |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收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完善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材料一
注:高低收入组收入比为城镇居民中各20%的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收入比率,行业工资比为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行业的职工工资比率。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为3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9%。
(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取哪些经济信息?(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举措的经济学意义。(8分)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增加社会财富,完善分配制度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③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秩序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财政收入 | 18.5% | 24.24010 | 31% | 23.1% | 11.7% | 21.3% |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 10.33% | 12.09% | 17.24% | 14.47% | 8.83% | 14.2% |
材料二: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怎样实现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谈谈你的建议。(12分)
小张是某一私营企业的职工,他凭自己的劳动,每月获得2000元收入。他的收入属于
A.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我国现阶段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有利于
A.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B.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率
C.壮大公有制,增加其比重 D.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让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一分配方式
①承认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②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③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④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能更好地发挥分配方式的激励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是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