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经济生活
>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0
更新时间:2021-11-24
纠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用大篇幅阐述了高质量发展,既有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也有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强战略性和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根本性领域,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等明确要求;还有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善利用外资环境、加强 一带一路 建设等。勾勒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布局和主要方向。

结合材料,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角度说明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查看答案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3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

本题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角度说明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角度。材料中,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故可以从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强战略性和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根本性领域,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等明确要求,故可以从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善利用外资环境、加强 一带一路 建设,故可以从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

一、抓主体 , 措施类的题 , 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 ( 主体 ), 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 , 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 , 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 , 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 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 , 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 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 , 要明确答题的范围 , 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 , 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 , 确定了范围 , 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 , 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 , 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 , 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 : 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 ; 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 , 科技创新 , 科技兴国 , 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 ; 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 , 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 , 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 , 找到具体措施后 , 要联系材料 , 组织答案 , 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 , 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含义: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含义:

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扩展
(1)总体小康水平的表现及不足
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②不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②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对比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不同点 标准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质量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势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二是消费的内容不全面,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社会发展状态  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在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不小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相同点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与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区别 含义不同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标准不同 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 以国界为准
联系 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GNP-(本国常住居民取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取自本国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统计这两大指标的意义:都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都能把三大产业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不管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成果都计算在内。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本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国外净要素收入,一般是把本国或地区公民在国外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外国或地区公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国外要素净收入大多为正数,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为负数。)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点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

(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难度:
使用次数:15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小康的门槛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junjun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