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邀请百姓献计献策,组织活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这有利于( )
① 凝聚社会共识,消除思想差异
② 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文化权益
③ 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④ 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其文化创造活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D
【详解】
① : “ 消除思想差异 ” 说法过于绝对, ① 错误。
② :材料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 不合题意。
③④ :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邀请百姓献计献策,组织活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这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其文化创造活力, ③④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
文化的内涵: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
文化与文明比较:
文化 | 文明 | ||
区 别 | 从性质特征上看 |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程度。 |
从成果上看 | 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 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 |
联 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总之,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文化的理解: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社会作用:
(1)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