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公司2016年生产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为1 200万元,如果2017年该公司的工人数量增加了10%,该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公司生产的该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A.100元和1 584万元 B.120元和1 584万元
C.100元和1 100万元 D.120元和1 320万
C
【考点定位】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名师点睛】经济生活中的正比关系
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中,被决定者的变化同决定者的变化成正方向运动。
1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2
商品的价值总量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其价值总量就越大;反之,个别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少,其价值总量就越小。
3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同劳动生产率同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的劳动效率。效率越高,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都是如此。
4
价格同价值成正比。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其价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5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流通中有多少价值的商品,就需要相同价值的货币,货币多了会贬值,货币少了会阻碍商品流通。
6
纸币的发行量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多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膨胀;少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紧缩。
7
通货膨胀率同纸币的贬值率成正比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了流通中的需要量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纸币超过多少,物价就会上涨多少,物价上涨多少,通货膨胀率就有多少,相应地纸币也会贬值多少。
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商品的含义
①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②物品,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关系:
A区别——物品,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商品有价值;物品,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商品用于交换;物品,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范畴。
B联系——物品,劳动产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商品一定是物品、劳动产品,而物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任何商品都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不同商品相互比较、相互交换的基础,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价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3)商品交换与交换价值:
①商品交换:商品的价值只有在交换时才能体现,所以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彼此的劳动,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②商品的交换价值: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量的比例就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属性: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的比较:
比较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区别
含义不同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属性不同
①是商品的自然属性;②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③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④是商品的非本质、非特有属性
①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②它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③体现了生产关系;④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能否量比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
由于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对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意义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即给商品生产者价值补偿。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让消费者使用商品。
联系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种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