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材料二 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无疑是2016年两会的重点议题之一,也成为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GDP增速已经转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进入新的阶段,经济转型、能源转型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十三五”节能减排的新形势、新目标,都成为政府、企业深化改革、推动能源革命、适应新形势科学调整和完善节能减碳的政策思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由。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应怎样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列举出三条可行性措施。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也体现了党科学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因此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
(2)理论依据:①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我国应遵循价值规律,主要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开展节能减排。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行性措施:①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②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③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费改革。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构的总和,从纵向上看,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从横向上看,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暴力等机关。国家机构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国家的变化和形式的发展而变化。
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的关系: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与对人民负责原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因此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必然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国家性 质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在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时,必然贯彻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就决定了政府要对人民负责。
全面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
1.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总称国家机构。
2.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一个国家在实质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 在我国是指国家主席。
3.立法机关是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机关。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4.行政机关是指国家的管理机关,通常称为政府,可分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我国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司法机关是指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狭义仅指法院, 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一般理解,我国的“司法机关”应包括 “公、检、法、司、安”机关,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 检察院)、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