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②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政府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③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生产者的利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能起决定作用,“物以稀为贵”,强调的是供不应求对商品价格影响,故①项对应错误,不能入选;“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属于国家的财政政策,故②项对应错误,不能入选;求实心理指的是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③项中“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体现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可以入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且每个商品生产者职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故④项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强调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表述正确,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的消费心理、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3、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增加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完善社保,缩小城乡差距。
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