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 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 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科研的重大突破。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③项中改变规律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④项中的观点夸大了人的主观意愿的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知识。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活动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意识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
追求真理: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客观 | |
物质性 |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
主观能动性 |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社会历史性 | 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D.认识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