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生活与哲学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7
更新时间:2013-09-09
纠错
1.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11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题。

5.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艺术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6.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7.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曾被改编为电影,取得成功。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答案】

5D

6B

7C

【解析】

试题分析

5.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①与题意不符,题干说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②观点错误的,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是摆脱规律,故说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是不科学的,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6.该题考查认识,题干说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故①②符合题意,①④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但错误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不统一的,认识也不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故答案应选B

7.该题考查联系,题干说文学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说明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故C观点符合题意,ABD观点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C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联系的普遍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联系的普遍性的定义

联系含义: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 联系的普遍性的知识扩展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联系的普遍性的知识导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联系的普遍性的知识对比

正确理解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普遍联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区别 内容 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
地位 “怎么样”是第二位的问题 “是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
联系 ①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没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世界的普遍联系不可分割
◎ 联系的普遍性的知识点拨

联系的理解: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之一。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正确理解该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在这一点上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某一具体事物与另一具体事物是否有联系,则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2)联系的普遍性不仅指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还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联系。
(3)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等同于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联系的特征之一,另外,联系还具有客观性、多样性特征。
(4)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 联系的普遍性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 联系的普遍性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15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难度:
使用次数:155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27
更新时间:2021-07-15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肖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