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综合类
>
探究题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8
更新时间:2013-02-02
纠错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3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查看答案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探究题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2)答案一(农民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案二(家庭主妇):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消费者要了解市场,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监督,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

答案三(企业家):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①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类题推荐:
探究题
难度:
使用次数:142
更新时间:2011-11-16
加入组卷
1.

全国实施新课改10年。新课改实验省市达16个,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自主招生进一步推进……当然,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迹象”值得我们深思。某校高三(1)班同学将“关注高考改革,关心教育发展”作为课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艺考热潮——为何一浪高一浪

近年来,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人数逐年攀升……同学们探究到的“艺考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步伐在加快,正是在这种要求下,国内众多高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艺术专业。②一些院校好大喜功,不顾及学校实际,为了筹集资金,盲目扩招。③认为报考艺术类将来赚钱更容易,以及“追星梦”.“造星梦”也让考生和家长对艺术院校有更多的偏爱。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解读材料中“艺考热”的原因。

弃考留学——权衡利弊话短长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就在许多考生期盼“金榜题名”之时,有一批学生放弃国内高考转而选择出国留学。对于“留学热”的升温,学生李某认为,中外文化有各自的个性,存在着冲突,中学生出国后容易受国外文化传统、价值观影响,再回国肯定会不能适应国内生活。学生张某却认为,中外文化具有共性,天下大同,李同学的担心是多余的。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请选择学生李某或张某的观点,并对此作简要评析。

教育发展——改革创新归众望

同学们了解到,相对于文化课考试,艺术专业考试更容易人为操作,往往会出现“权钱交易”;“留学热”的升温,也折射出我们跟国外大学在人才竞争中的差距,需要在办学水平、选拔体制和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

              3)针对同学们了解到的问题,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向政府各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探究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35
更新时间:2011-12-24
加入组卷
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经济发展与重金属污染”问题展开探究调查,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如下:

【聚焦发展之污染】

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污染类型

污染后果

粮食污染

年均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200亿

土壤污染

至少2000万公顷,约1/6的耕地

食品污染

36%的膳食铅摄入量超安全限量

儿童中毒

23.57%的儿童血铅水平超标

名词解释: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生产、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

【感受污染之危害】从频频发生的“血铅事件”到震惊全国的“镉米风波”,我国重金属污染警钟频频敲响。我国重金属污染正由大气、水体向土壤污染转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就其产生危害的原因进行探讨。(8分)

【体味政府之行动】20114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防治规划力求控制5种重金属,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

2)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面对日益严重的现状,请你为政府如何解决该问题献计献策。(10分)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探究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4
更新时间:2011-12-26
加入组卷
1.

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某校高三(2)班开展了一次以网络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课堂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请你参与其中。


甲同学:通过上网发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营销、微博和团购等网络商务活动日渐兴起。下面是我收集到的我国GDP(亿元)、网民人数(亿人)、网购交易额(亿元)的情况。

乙同学:根据我的调查,网购作为新生事物,受到普遍欢迎。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既省时又省钱,还有机会买到当地市场难以买到的东西;对于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减少交易环节、省去店面租金,可以产生更大让利空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但是,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还有很多不足和漏洞;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往往使商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人和骗子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费者。网络交易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1)甲同学的发言蕴涵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促进我国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3分)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同学们经过调查有这两种观点: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摘自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公益广告)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产生这两种观点原因的认识。5分)

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以文明畅游网络,快乐助我成长为中心,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请你参与。

(3 )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 《 文化生活 》 依据。8分)

网页内容

《 文化生活 》 依据

学科学习

如:唐诗宋词赏析

文体活动

如:推荐一本好书(音乐、电影等)

人际交往

如:寻访我身边的文化名人

道德修养

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介绍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探究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61
更新时间:2012-01-06
加入组卷
1.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幸福安徽”建设上迈出新步伐。某校高三(1)班部分同学以建设“幸福安徽”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话题一:收入倍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五年我省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如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等。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巨大意义。(8分)

    【话题二:民主管理】安徽省委决定从20119月始至明年2月底,用半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五级书记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感、解民忧、惠民生”大走访活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安徽开展大走访的意义。(8分)

    【话题三:转变管理方式】为建设幸福安康,省委、省政府抓住政绩考核这一“牛鼻子”,结合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推出省辖市新考核体系。新考核体系将省辖市分为四类:一类为合肥、马鞍山、鞠湖、铜陵市;二类为准北、蚌埠、淮南等市;三类为毫州、阜阳、六安三市;四类成都市为黄山市。考核指标权重“因地制宜”。

    3)运用“矛盾”相关知识,说明安徽转变管理方式的合理性。(6分)

    【话题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近年来,安徽扎实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瓴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4)请你为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几点建议。(6分)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探究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韩寒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