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沿海大省,物产富饶,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灿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下图反映了山东省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势,数值大于0说明气温较多年平均值偏高,小于0说明气温较多年平均值偏低。
(1)山东省冬季气温有什么变化趋势?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2)棉花是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结合下表说明山东省棉花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市(区) | 粮食播种面积(公顷) | 棉花播种面积(公顷) | 年降水量面积(公顷) | 6月日照时数(小时) | 常用耕地(公顷) |
青岛 | 497858 | 3462 | 490.1 | 167.5 | 412853 |
淄博 | 223016 | 17639 | 318.8 | 226.1 | 158187 |
聊城 | 684706 | 69472 | 326.3 | 232.2 | 526792 |
(3)中国棉花协会2008年10月16日称,鉴于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决定收储部分棉花。这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除了气候以外还包括哪些?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
——据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问题与研究》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其体育交流的历史作用。
(5)中美关系史上曾经写过“乒乓外交”的佳话。简述“乒乓外交”发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材料三: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钱丹首次打破世界纪录,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贺圆成为新中国第1个世界冠军。他们被称为民族英雄。得到全国人民的崇拜。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次夺冠。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第一次将女排和振兴国家联系在一起。如今世界冠军依然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喝彩。但也不再是全民崇拜的英雄,除了少数人成为平民偶像,更多的冠军们过着路人不识的寻常生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
(6)据材料三,概括建国以来中国人体育情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2009年10月16日夜9时,山东奥体中心,一场浓郁传统与现代,融合东方与西方的演出,更承和谐之风,拉开了全运会开幕的华丽篇章。在一个巨大的显示屏上,水墨氟氟,一山一水一圣人,或汪洋悉肆,或灵动飘逸……山东,正以内敛自信的方式展现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秦山凌然崛起,黄河滔滔入海,孩童齐声诵《论语》……这一切“很山东”的元素,艺术地演绎着齐鲁之魂的精髓。至千名火世手心手相传。“全民全选”的理念,在这一种以奇特的形式再次得以辉映。
(7)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
材料五:山东某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市政府结合该市的实际,在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生态室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坚持教育优先,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黄河口文化品牌。
(8)材料中市政府的做法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科学发展的?
(1)(波动)上升 延长了农作物生长期,使其产量增加;平均无霜期延长,复种指数提高;虫害增强,农业投资增大;蒸发增强,土壤墒情变差。
(2)东少西多(由东向西种植面积增加)山东省西部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3)市场、国家政策。
(4)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5)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意义: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6)变化:由过分看重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的本质(人文、发展、和谐)。
原因:新时期改革开放深入;思想观念更加解放;中国体育竞技水平提高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国际地位提高;国民自信心增强;民众心态趋于理性;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7)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艺术地再现了山东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并体现了时代精神。③博采众长,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①突出发展海洋经济,做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做到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③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做到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注重改善民生,加大教育投入,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