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状况问题”,成立了课外活动小组。通过网上查阅,搜集到下列图表。
2001—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年 份 | GDP总量(万亿元)及增长率(%)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及增长率(%)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及增长率(%) | |||
2001年 | 109655 | 8.3 | 6859.6 | 8.5 | 2366.4 | 4.2 |
2002年 | 120333 | 9.1 | 7702.8 | 13.4 | 2475.6 | 4.8 |
2003年 | 135823 | 10.0 | 8472.2 | 8.0 | 2622.2 | 4.3 |
2004年 | 159878 | 10.1 | 9421.6 | 7.7 | 2936.4 | 6.8 |
2005年 | 182321 | 9.9 | 10493 | 9.6 | 3255 | 6.2 |
注:表中数据均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认真阅读图表给出的信息,概括指出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在某农村走访调查中发现,该村搞单一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值,耕作方式陈旧,作物品种老化。只有140多户的小山村,却有富余劳动力80多人。而据进一步调查发现,英才在我国许多农村存在这种现象。
(2)运用学过的《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上述图表和材料反映出的问题,为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4条)
(1)“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或“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2)①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④普及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⑤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
2006年12月12日,上海市许多区县举行了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选民踊跃投票, 行使 了 ( )
A.公民的集会结社自由权利 B.公民的选举权利
C.公民的监督权利 D.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