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某地农村面对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有的党员感到困惑、茫然、失落,出现“信仰危机”。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有的村组干部素质提高不快,不能适应。面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有的村党组织设置不合理。面对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有的党员一筹莫展,示范帮带作用不能发挥。有的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7分)
(2)结合材料,谈谈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8分)(1)①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分)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2分)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要求。(1分)
(2)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增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统一党员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③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干部队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帮带作用,带领农民致富。④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每点2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已经建立起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整个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并有了相当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绝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层含义,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或“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不发达或“事实上的不够格”,主要是指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是确定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其一,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看,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可以逾越,并不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逾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其二,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至今还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必须经历较长的历史时期。生产力不发达,必然会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表现出一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环节和部分。
其三,上面两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制度及其发展现状方面的基本特征。它反映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进程的显著特点。
只有把“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把握,才能避免片面性,才能同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首先,“社会主义”说的是社会性质和方向前提,“初级阶段”说的是发展水平和过程特征。我们既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又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其次,认为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或者认为中国目前是过渡时期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再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离开了基本国情,没有认清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正确地把握这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由此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既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不仅没有离开社会主义,反而是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