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生活与哲学
>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1
更新时间:2021-07-17
纠错
1.

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B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实践及其特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实践及其特征的定义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实践及其特征的知识扩展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活动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意识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 实践及其特征的知识导图

实践:


追求真理:

◎ 实践及其特征的知识点拨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客观
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 实践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
1、理解实践概念,实践的三个特征。
2、培养分析能力,对实践概念分层次理解。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准确理解实践特征之间的关系。
4、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实践及其特征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15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难度:
使用次数:112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200926,教育部发布公告,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无论赞成与否,大家比较公认的一点是,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从长远看是一个趋势,但需要一个过程。下列哲理最能概括这一观点的是

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D.认识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74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注:同比增长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1)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

 

材料二:2008年初,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为“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20086月底,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变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经济增长速度,“一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到200811月初,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经济迅速下滑,通货膨胀已经不太严重,宏观调控政策修订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3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了这一宏观调控政策。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10)

 

    材料三:20093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个“核心数据”中,七大“民生指标”非常抢眼。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四百二十亿元促进就业;为企业  居民减轻税负约五千亿元;安排“三农”投入七千一百六十一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一千四百六十一亿元……。美国《侨报》对此发表评论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层今年的决策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笃行“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

(3)结合材料三,逐一分析上述民生指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

 

(4)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经济职能才能更好实现“安民”、“利民”。(10)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林中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