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章节组卷
高中政治 · 章节目录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 单元测试
生活与消费
生活与消费 货币
生活与消费 价格
生活与消费 消费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 劳动与经营 企业与劳动者
生产 劳动与经营 投资理财的选择
收入与分配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与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收入与分配 征税与纳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 单元测试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生活 人民当家作主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政党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及宗教政策
当代国际社会
当代国际社会 走近国际社会
当代国际社会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全面依法治国
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单元测试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生活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走进文化生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建设学习型社会
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单元测试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精华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把握思维的奥妙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社会的真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的价值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 单元测试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和国际组织 单元测试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 两党制 三权分立
民主集中制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单元测试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公民的道德生活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单元测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立项到现实的转变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科学思维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单元测试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结合实践 善于创新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单元测试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民事权利和义务
信守合同与违约
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
家庭与婚姻
法律救济
综合类
综合类 单元测试
问答题
辨析题
探究题
时事政治
其他
单元测试
其他
高中政治
题型:
不限制
选择题
多项选择
填空题
判断题
综合题
简答题
探究题
辨析题
未分类
难度:
不限制
基础
容易
中等
偏难
很难
未分类
排序:
最新
最热
难度:
使用次数:17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

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D

【详解】 :文化创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不是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不选。

:材料强调,中国风动画电影,通过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文化创新的新气象,并没有体现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不选。

③④ :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符合了时代的审美要求,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新途径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③④ 入选。

故本题选 D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7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 “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观点

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

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1)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 老师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语录对辩论作出总结一一任何的科学批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请从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的视角,谈谈面对偏见应如何正确地 走自己的路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 一、支持正方: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偏见的出现是因为认识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如盲目崇拜、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时代延续,认识也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二、支持反方: 认识主体: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及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 认识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活动会受到人们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的局限,其中包括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实践水平等。历史传统是认识产生、发展的必要前置条件,认识总是受到它的制约。

(2)① 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分析】背景素材:高二某班以 偏见的哲思 为主题举行辩论赛

考点考查:认识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为什么说偏见是可以(不可以)克服的,需要调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支持正方:

关键词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 可联系教材知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关键词 :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 可联系教材知识偏见的出现是因为认识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 可联系教材知识认识也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

支持反方:

关键词 :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 可联系认识受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 可联系教材知识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关键词 :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可联系教材知识认识活动会受到人们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的局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 可联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 :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可联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3.

某市将全市 人、事、地、物、组织 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成实时 民情地图 ,且将全市划分为大、中、小三级网格,配备相应网格员,从而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当基层网格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上报至 民情地图 ,市政务联勤指挥中心会视该问题的特点,指令不同职能部门处置、反馈并持续跟踪,形成基层治理闭环。 民情地图

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

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助力了各职能部门高效运转

推动了基层民主实践新进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公民的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参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B

【详解】 ①③ 民情地图 的,是一种基层闭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助力了各职能部门高效运转 ,同时这种模式也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 , ①③ 入选。

:材料体现的是该市创新社会治理形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并没有体现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不选。

:材料体现的是该市进行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并没有体现基层自治, 不选。

故本题选 B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12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4.

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人类因此有了防治疟疾的特效药。在致青蒿素问世 50 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中国科学家对于佑护人类健康作出的这一重要贡献,表达中国愿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表明(

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改变世界格局

维护人类卫生健康是我国对外合作的基础

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中国为守护人类卫生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D

【详解】 :材料不涉及 改变世界格局 问题, 排除。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而基础, 维护人类卫生健康是我国对外合作的基础 说法错误, 排除。

: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因为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符合题意。

:中国愿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表明中国为守护人类卫生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37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5.

书香政协 是全国政协开展的委员读书活动,委员们将读书与履职融合,在深度研讨中碰撞思想,转化形成协商选题和提案线索,比如 生态治理与美丽中国 专题读书活动推动了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纳入党政决策。 书香政协 活动有助于(

政协委员增长知识,提升履职能力

拓展协商议政深度,提高提案质量

人民政协民主决策,赋能决策执行

人民政协制度创新,完善协商机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政党制度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A

【详解】 ①② :书香政协 活动中,委员们将读书与履职融合,在深度研讨中碰撞思想,转化形成协商选题和提案线索,有助于政协委员增长知识,提升履职能力 ,拓展协商议政深度,提高提案质量, ①② 正确。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具有决策执行的职能, 错误。

书香政协 活动是活动创新,不是制度创新,也没有体现完善协商机制, 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91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6.

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尚存一些问题,如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等。由此可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

改变现有市场经济规则

完善市场质量体系

强化政府资源配置功能

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详解】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规律,而不是去改变市场经济的规则, 不选。

②④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解决市场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健全市场的质量体系,解决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 ②④ 入选。

:市场经济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强化政府资源配置功能 , 不选。

故本题选 C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71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7.

为推动产业振兴,某市通过激励政策吸引院士走进农村,在院士指导下,该市改进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打造 3400 余亩马铃薯产业基地,实现亩产由原来的 l 吨多增加到 3.5 吨,产值突破 1000 万元,走出了一条技术依赖型乡村产业振兴道路。这表明(

院士下村是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人才使用机制创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技术依赖型道路

生产要素的优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生产 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经济制度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D

【详解】 :院士下村会助力农业发展,但不是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错误。

②④ :通过激励政策吸引院士走进农村,改进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走出一条技术依赖型乡村产业振兴道路,这说明人才使用机制创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生产要素的优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②④ 正确。

:某市走出了一条技术依赖型乡村产业振兴道路,但这并不是说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技术依赖型道路, 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6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8.

十四五 期间,我国将更加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 7500 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 4000 万人次以上。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传导路径是(

就业结构性矛盾缓解

就业更充分,民生改善

社会就业岗位增加

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

劳动者报酬大幅提高

A ⑤→④→③→② B ⑤→④→①→② C ④→③→⑥→① D ④→⑥→③→①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生产 劳动与经营 企业与劳动者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B

【详解】 ①②④⑤ :国家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这意味着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这会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进而促进就业更充分,民生得以改善,故 排第一, 排第二, 排第三, 排第四。

:材料反映国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这与社会就业岗位是否增加没有联系, 排除。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这有利于劳动者就业,但与劳动者报酬是否提高没有直接联系, 排除。

故本题选 B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8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9.

某超市鳜鱼平时售价一般为每 500 50 多元,销售不温不火。 2022 年春节长假期间,该超市照常营业,受传统习俗影响,消费者排队购买,鳜鱼价格攀升,最高时达到每 500 80 多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养殖鳜鱼的劳动成本增加

超市的运营成本上升

消费者对鳜鱼的偏好增强

鳜鱼的营养价值改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生活与消费 价格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详解】 :材料没有体现养殖鳜鱼的劳动成本增加,故 不符合题意。

②③ :春节长假期间,该超市照常营业,受传统习俗影响,消费者排队购买,鳜鱼价格攀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超市的运营成本上升,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消费者对鳜鱼的偏好增强 ,体现了供求影响价格,故 ②③ 符合题意。

:鳜鱼的营养价值是它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没有变化,营养价值没有变化,说 鳜鱼的营养价值改善 的说法错误,故 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27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0.

在全球疫情蔓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背景下,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家外贸政策的支持下发挥 船小好调头 的优势,获得了较好发展。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小微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 19 万亿元人民币,增长 26.7% ,占中国外贸总值的 48.6% ,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 58.2% ,保持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良好表现得益于(

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中小微企业有力支撑了中国外贸强势增长

国家稳外贸政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贸环境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A

【详解】 ①③ :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家外贸政策的支持下发挥 船小好调头 的优势,获得了较好发展,这表明国家稳外贸政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贸环境,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①③ 入选。

:材料体现的是中小微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 26.7% ,中国继续保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但并没体现中小微企业有力支撑了中国外贸强势增长, 不选。

:材料体现的是在我国外贸政策的支持下,并没有体现投资自由化增强我国的外资新引力, 不选。

故本题选 A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69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1.

云南哈尼族群众用带凹槽的横木当作分配水源的 尺子 ,让山间流水经由大小凹槽构成的横木,沿着蜿蜒交错的沟渠分配到一片片梯田。这千年传承的农耕智慧结晶被称为 木刻分水 ,体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 木刻分水 的强大生命力(

得益于传统艺术的充分运用

孕育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来自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详解】 木刻分水 的强大生命力,体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得益于人们对优秀传统思想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对传统艺术的运用, 不选。

②③ 木刻分水 ,体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这来自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孕育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②③ 入选。

木刻分水 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于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不选。

故本题选 C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1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2.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

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详解】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不能说是反复循环, 不选。

②④ :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②④ 入选。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的史书对同一历史事实在各个方面的表述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体现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过程, 不选。

故本题选 C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74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3.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2022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强调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科技伦理的治理,是因为(

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直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详解】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不能笼统地认为 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排除。

②③ :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应加强科技伦理的治理,这说明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②③ 符合题意。

: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但不是 直接推动 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7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4.

曾几何时,将汉字输入电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巨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数工程师付出了辛勤努力,创造了五笔字型、拼音等多种汉字输入法。随着半导体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这表明(

科技创新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A

【详解】 ①② :随着半导体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对于汉字的输入更加方便,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科技创新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 ①② 入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不选。

:材料体现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了更便捷的汉字输入方法,并没有体现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不选。

故本题选 A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96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5.

2022 年起,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 26 个濒危戏曲剧种实施抢救工程。对此,有人叫好,认为能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人反对,认为应该由市场选择,濒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争论表明(

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

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的价值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B

【详解】 ①④ :面对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 26 个濒危戏曲剧种实施抢救工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表明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 ①④ 入选。

: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对事物的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 不选。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不选。

故本题选 B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1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6.

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 后退 前进 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 后退 的表象蕴含着 前进 的规定

③“ 后退 前进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 后退 前进 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D

【详解】 后退 就是 后退 前进 就是 前进 ,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 错误。

②④ 看似后退,实为前进 ,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后退 的表象蕴含着 前进 的规定, 后退 前进 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 ②④ 符合题意。

: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 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5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收入与分配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①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①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逐步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考点考查:生产方式、认识的无限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生产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了解决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联系教材生产力的知识;

关键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已经具备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可联系教材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认识的无限性的有关知识,分析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 这一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 可联系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的变迁会继续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进步 可联系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39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民主集中制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①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①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逐步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考点考查:生产方式、认识的无限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生产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了解决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联系教材生产力的知识;

关键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已经具备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可联系教材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认识的无限性的有关知识,分析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 这一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 可联系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的变迁会继续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进步 可联系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149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①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①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逐步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考点考查:生产方式、认识的无限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生产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了解决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联系教材生产力的知识;

关键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已经具备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可联系教材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认识的无限性的有关知识,分析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 这一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 可联系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的变迁会继续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进步 可联系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点睛】

=
难度:
使用次数:263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①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①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逐步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考点考查:生产方式、认识的无限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生产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了解决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联系教材生产力的知识;

关键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已经具备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可联系教材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认识的无限性的有关知识,分析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 这一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 :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 可联系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 :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 ,到如今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的变迁会继续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进步 可联系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点睛】

=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付费有效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微信扫码支付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登录后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