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起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强调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了新概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做出了重要发展和深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请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必然性。
(3)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做出重要发展和深化有何经济意义?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是由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3)这一重要发展和深化有利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纯识记内容,结合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关于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回答即可。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本题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必然性。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宏观知识考查。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社会存在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制度的调整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符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经济制度的调整属于经济改革,可以从改革的作用进行分析。
(3)本题要求分析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做出重要发展和深化有何经济意义。本题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该题型审题的难度小,但具体答题过程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者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要求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一个设问中往往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解答本题,需要针对基本经济制度多角度分析,可以从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要从四个方面找到切入点。①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②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③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包括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区域范围等。④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把设问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寻找意义。
英国原定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但由于“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一度陷入停滞。2019年7月24日,保守党新党首鲍里斯·约翰逊就任首相。他承诺不论能否达成协议都将在10月31日前完成“脱欧”,这有违欧盟其他27国领导人和英国议会的意愿。2019年10月19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通过一项关键修正案,迫使首相约翰逊致信欧盟、寻求再度推迟“脱欧”,欧盟同意英国将“脱欧”期限推迟到2020年1月31日。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
(1)分析英国脱欧历程为何如此艰难?
(2)有人认为:英国“脱欧”是当今国际组织分崩离析的前奏,国际组织将会逐步消亡。请你反驳“国际组织将会逐步消亡”这一观点。
(1)①英国首相的权力虽然很大,但要受到种种制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主要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陷人停滞。②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首相举动,制约其行为,执政的保守党失去议会多数党席位,反对党工党不支持脱欧协议阻挠脱欧。③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英国退出欧盟是对欧洲一体化的沉重打击。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利益纠纷太多,这也是导致英国脱欧如此艰难的一个原因。
(2)国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因此,国际组织不会逐步消亡。英国“脱欧”暴露了欧盟机制的一些深层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国际组织将会逐步消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英国“脱欧”为背景材料,考查《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英国脱欧历程为何如此艰难。本题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解答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但由于‘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一度陷入停滞”,可以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析;“有违欧盟其他27国领导人和英国议会的意愿”,可以从欧盟的宗旨等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另外从英国的政党制度等知识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要求反驳“国际组织将会逐步消亡”这一观点。本题题型设置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即可。从教材知识看,国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所以不会逐步消亡。
【点睛】
在解答“原因类”主观题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①审设问析原因。通过审读设问,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有效性。②联系教材找原因。“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有不少此类题能够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某个具体知识加以解决。③分析材料找原因。在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有关“原因”的若干信息,所以要对材料内容充分重视,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材料一: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实施“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得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材料二: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存在人际传播,这是武汉“封城”举措的最直接原因,并随之派生出一系列抗疫举措。武汉“封城”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对确诊病人实施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在实验室昼夜奋战,进行疫苗研制;各行各业、网上网下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育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之治”彰显了无比伟力和制度优势。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武汉“封城”举措所蕴含的辩证法智慧。
(2)“中国之治”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封城”有利于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武汉实施“封城”,能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而确保“湖北胜”和“全国胜”。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武汉“封城”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能防止出现不可控的“质变”。
(2)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在抗疫过程中,我国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这是采取一系列抗疫措施的原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抗疫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的疫苗研制等,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的疫苗研制、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武汉抗疫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量变与质变、整体与部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等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分析武汉“封城”举措所蕴含的辩证法智慧。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辩证法,属于中观知识考查。题型设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体现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本题要求分析“中国之治”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对确诊病人实施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在实验室昼夜奋战,进行疫苗研制”,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各行各业、网上网下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育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点睛】
措施类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材料一: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年来的首次下滑。进入2020年,新能源市场遭遇疫情危机,1-2月同比下滑57%。2020年3月,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材料二: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转移支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其实就是一种有条件的转移支付。延长后的补贴政策做了一定的“筛选”,例如对续航里程、能量密度、能耗等技术指标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延长政策最核心的,还是鼓励传统自主、合资品牌们,继续坚持新能源路线不动摇。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图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来表示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变化,并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有条件的转移支付”的合理性。
(1)作图如下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补贴政策降低了购车成本,所以能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影响。补贴政策会促使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加生产。
(2)财政政策是我国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转移支付”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坚持绿色发展。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财政政策等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在图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来表示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变化,并说明理由。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价格变动的影响。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材料中价格是如何变化的,然后分析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根据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在图中作图。从材料来看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补贴政策降低了购车成本,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使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补贴政策会促使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加生产,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本题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有条件的转移支付”的合理性。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属于宏观考查。解答本题,需要对问题中的信息准确把握,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转移支付”属于财政政策,可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进行分析;“新能源”,可以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角度进行分析;“有条件的转移支付”,可以从优化经济结构角度进行分析。
民调显示,当今社会一些青年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理想,而是因为惰性成习,没有想干就干的魄力;自大、浮躁、自卑、不愿付出是一些年轻人最大的缺点。如果对这些年轻人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选用的正确观点有( )
①不断超越社会现实,克服自身的心理落差和心理焦虑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在价值的创造中赢得社会认可
③正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切忌用精神的力量缓解生活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有效信息“因为惰性成习,没有想干就干的魄力;自大、浮躁、自卑、不愿付出是一些年轻人最大的缺点。”这启示年轻人正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③适合题意;超越社会现实说法错误,排除①;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本卷还有3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隋毅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