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党和政府心中的牵挂。2015年岁末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不同于以往的“大水漫灌”,要改变粗放扶贫,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因人因地施策,对症下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激发党员积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好试点工作,然后再全国推广。
材料二 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有何依据?
(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求我们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抓住主要矛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激发党员积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或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要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生态建设促进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因人因地施政,对症下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首先做好试点工作,然后再全国推广。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扶贫小组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地区的创新活力。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升农民的道德修养。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扶贫小组”利用互联网,实施技能提升培训,有利于当地农民掌握致富技术。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材料二 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无疑是2016年两会的重点议题之一,也成为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GDP增速已经转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进入新的阶段,经济转型、能源转型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十三五”节能减排的新形势、新目标,都成为政府、企业深化改革、推动能源革命、适应新形势科学调整和完善节能减碳的政策思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由。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应怎样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列举出三条可行性措施。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也体现了党科学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因此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
(2)理论依据:①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我国应遵循价值规律,主要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开展节能减排。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行性措施:①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②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③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费改革。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回首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什么时侯重视法制,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制,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这启示我们( )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②党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党的领导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富民。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辅相成,办事情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联系是发展的条件,要善于建立联系促进发展
③系统由要素构成,关键要素能够优化系统的空间布局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是实现绿色富国、绿色富民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解析:本题考点是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材料并未体现关键要素的作用,“动力”表述不准确,③④排除。
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达5.94亿,中国与互联网结合的广度、深度、强度正超乎想象地加深,整个中国正在被搬上互联网。下列诗句与这一现象体现的哲理相似的有(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②体现矛盾相互转化,③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普遍性和客观性、内外因关系原理,①④启示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本卷还有1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畅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