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暨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暨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4-03-20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1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图为某商品的供给曲线,纵轴PX代表价格,横轴QX代表供给。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供给方的预期等。最有可能引起如图变化的因素是

     

A.生产某商品的企业普遍采取科技创新,使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

B.北京市宣布:新能源汽车雾霾天气不限行

C.超强台风“海燕”掠过广西,当地市场蔬菜奇缺

D.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开通,减免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

难度:
知识点:生活与消费 价格
使用次数:13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上图反映的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的增加。选项A不正确,若是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价格则会降低;选项B可以导致该图变化;选项C错误,如果是台风来袭,蔬菜供应量减少,应该向左平移;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的知识。

2.

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它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而是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可以用于网购。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该《通知》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性。央行等五部委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 性,主要是因为它

①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   ②不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④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难度:
知识点:生活与消费 货币
使用次数:10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央行等五部委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 性,主要是因为它不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因此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和题目属于同意重复,故排除;选项D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不是比特币不是货币的原因。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纸币的含义的知识。

3.

2013年12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河北河间黎民居乡政府在让个体户补缴税款时,在原有1万2税款上多加了5000,当问为什么时,他们说“税收任务重,加了5000,你有意见么?”当时个体户没有交这笔款,第二天就从1万2变成了6万。河间政府的征税行为

A.是正确的,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

B.是正确的,体现了税收的无偿性

C.是错误的,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

D.是错误的,违背了税收的法定性

难度:
知识点:收入与分配 征税与纳税
使用次数:12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河间政府的征税行为是随意增加收税的数额,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因此是错误的,故选项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税收的强制性,也没有体现税收的无偿性,故排除选项A和选项B;选项D说法错误,税收没有法定性。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税收的性质。

4.

2013年9月10日,S市许多市民都接到了一条该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发来的短信:如果你接到省综治办打来的民调电话,一定要说我市的好话。如果超过5分钟,凭电话记录单就可以去综治办领取300元误工补贴。综治办的这种做法

①是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③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会导致政府威信的丧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知识点: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你接到省综治办打来的民调电话,一定要说我市的好话。如果超过5分钟,凭电话记录单就可以去综治办领取300元误工补贴”的行为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会导致政府威信的丧失,故题肢③④符合题意;题肢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的威信的知识。

5.

2013年11月,某奥运冠军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并处行政拘留7天。交通法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杭州交警这次对该奥运明星的行政处罚与对同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是相一致的,是公正的,不偏不倚,这主要

A.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说明了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D.说明了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难度:
知识点:公民的政治生活 人民当家作主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杭州交警这次对该奥运明星的行政处罚与对同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是相一致的,是公正的,不偏不倚这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一律平等的,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其他选项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服,故排除;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知识。

本卷还有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2
85.71%
偏难
2
14.28%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12
85.71%
简答题
2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生活与消费 价格
1
7.14%
生活与消费 货币
1
7.14%
收入与分配 征税与纳税
1
7.14%
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
7.14%
公民的政治生活 人民当家作主
1
7.14%
当代国际社会 走近国际社会
1
7.14%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
14.28%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
7.1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7.14%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2
14.28%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1
7.14%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7.1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段冰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