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材料一: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材料一的“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1)①世博会坚持追求进步、崇尚创新、立足发展,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想问题做事情。②世博会把创新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不竭源泉,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根本途径,要树立创新意识。③世博会坚持开放、兼容,倡导不同的国家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做事情。④世博会倡导和谐的理念,强调开放、兼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求同存异,人与人、人与自然相近相亲,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想问题做事情。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上海世博会交流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成果,有利于推动各国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政治。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中国实力,更将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与了解,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不仅有利于我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2010年3月5日是第1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迎世博、迎亚运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这一活动
①能够引导青年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有利于促进青年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D
下表是截至2009年纽约、东京、北京、上海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数量:
纽约 | 东京 | 北京 | 上海 | |
图书馆 | 204座 | 194座 | 25座 | 28座 |
博物馆 | 150座 | 160座 | 34座 | 25座 |
对比图表中的数据,我们应该感悟到
①文化的发展水平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②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还不突出
④公共文化设施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享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A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B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成为经济领域新宠,新中国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于2009年7月出台,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其意义在于
①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所在
②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本卷还有5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王昌熙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