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大力发展科技,为实现我国经济振兴积极创造条件。

②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促进经济腾飞。

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我国应抓住新一轮经济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早日实现现代化。

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选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③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④以科技引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2.

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均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第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035,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

难度: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使用次数:10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带动投资增长;

②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2)①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矛盾双方是对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

③矛盾双方是统一的。新农村建设能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3.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改革开放初

2007

人均寿命

682

73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194

263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101亿,人均1.1

284亿,人均22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百分比

36%21%

18%49%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阶段

主调

内容

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

谁为主导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

看好市场化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

医改变革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新医改启动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2009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材料二  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根据材料一中表1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政府进行新医疗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4)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难度:
知识点:综合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供给仍不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医疗公益性不足,急需发展公共医疗服务。

2)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市场为方向的医疗改革,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要坚持医疗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就需要国家运用公共财政解决公民基本医疗问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医疗的公益性改革,有利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水平,让人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③完美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医疗改革源于人民就医需求,在医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手段不能解决医疗的公平问题,医疗公益性得到大家共识。新医改是否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对医疗改革认识深入,必将推动新医疗改革。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一现状要求必须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举措。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调整社会关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③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国家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入手,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选择题 (共2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墨子认为,衡量人们的言论与认识的是非必须有客观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三表”(三条标准),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强调以历史事件为判断言论是非,以人们的直接感性经验为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墨子的这一思想

A.反映出唯物主义认识论倾向                      B.具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全面否定了推理论证的作用                      D.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难度:
知识点: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2.

子曰:“学而进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知识点: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使用次数:11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本卷还有2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7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7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3
11.11%
选择题
24
88.8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2
7.40%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3.70%
综合类 单元测试
1
3.70%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4
14.81%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
7.40%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的价值
2
7.40%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
3.70%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2
7.4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3.70%
其他
1
3.70%
生产 劳动与经营 企业与劳动者
3
1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3.70%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经济制度
2
7.40%
生活与消费 价格
3
11.11%
生活与哲学 单元测试
1
3.7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