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经济生活
>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2
更新时间:2020-06-08
纠错
1.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

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全力推进扶贫支援工作。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北京市具体做法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北京市通过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工作实践,初步构建了示范园+科特派工作站+产业示范基地的科技扶贫模式。

例如:产业帮扶有助于发掘、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优化贫困地区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贫困地区居民可持续脱贫能力。

把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干部人才派到扶贫一线去,加大与脱贫攻坚要求相匹配的资金投入,力保拨付到位,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1

发挥好北京优势,扎实开展就业、组团式教育、健康精准帮扶。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受援地干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培训,提高脱贫技能和扶贫能力。

2

深入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消费扶贫爱心银行卡等活动,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3

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4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人才扶持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2)就业、教育帮扶,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劳动技能和素质,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3)创新扶贫方式,动员企业、社会组织、消费者积极参与扶贫,通过扩大消费,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困难,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4)稳定和完善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贫困居民生活水平,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全力推进扶贫支援工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财政的作用、劳动和就业、消费的反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

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全力推进扶贫支援工作。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加大与脱贫攻坚要求相匹配的资金投入”“加大受援地干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培训,提高脱贫技能和扶贫能力”“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调动运用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消费反作用于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知识分析回答。

【点睛】

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试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含义: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含义:

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扩展
(1)总体小康水平的表现及不足
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②不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②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对比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不同点 标准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质量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势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二是消费的内容不全面,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社会发展状态  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在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不小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相同点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与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区别 含义不同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标准不同 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 以国界为准
联系 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GNP-(本国常住居民取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取自本国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统计这两大指标的意义:都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都能把三大产业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不管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成果都计算在内。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本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国外净要素收入,一般是把本国或地区公民在国外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外国或地区公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国外要素净收入大多为正数,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为负数。)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点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

(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难度:
使用次数:15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小康的门槛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杰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