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富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①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③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④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
A.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B.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C.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下列与上述观点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B.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C.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D.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谈到:“在蒙昧人和低级野蛮人中间,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要对自己出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为负责。”下列说法与材料所涉及的哲学问题相同的是( )
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于2019年8月30日正式启动。各大网络平台将疑似谣言汇聚到该平台后,按人工智能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再返回原网络阻断谣言。下列关于识别谣言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存在都是合理的,要揭示谣言背后的动因
②坚持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
③谣言止于智者,要不断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
④真理是唯一的,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这是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相结合的表现。
我国的文化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选项中与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心外无物
②掩耳盗铃鬼使神差
③防微杜渐刻舟求剑
④唇齿相依闭门造车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①辩证法②形而上学③客观唯心主义④主观唯心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哲学命题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④万物都在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朱熹提出的“理在事先”,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这两种观点分别是
A.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B.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D.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下列哲学观点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①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②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③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哲学史上曾产生过“无其器,则无其道”“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哲学观点。上述三种观点分别属于()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辩证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所依”;朱熹认为“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这两种观点( )
①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 )
①片面性 ②相对主义
③诡辩论 ④唯心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列能体现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
①纸上谈兵 ②士别三日 ③庄周梦蝶④刻舟求剑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筑辩论。萧子良质问范绩:“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镇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帆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
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
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无其器则无其道——天地合而万物生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