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过百年风雨,因初心不改而朝气蓬勃;迈向伟大复兴,因矢志不渝而一往无前。从2019年6月开始,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
材料一“初心”一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指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本来的意愿。唐代白居易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说:“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心愿,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早的注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一次完整提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指明了奋斗逐梦的前进方向。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特点,动员和激励全党冋志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有自觉而坚定的信念与理想,才能有笃实的行动与不渝;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显著成效,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不断丰富“初心”内涵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和发展真理的。
(3)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请你为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提两点建议。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同“一国两制”实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基础,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一国两制”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澳门爱国爱澳的社会基础来自于导向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首份施政报告,就旗帜鲜明地把“加强推进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教育”列入施政目标。特别行政区政府陆续制订实施《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非高等教育阶段“爱国爱澳”教育实施纲要》《非高等教育范畴德育政策》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修订《国旗、国徽、国歌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特别行政区政府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品德与公民》和《历史》列入必修科目或内容。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多个赴内地交流项目,增进师生爱国情怀。这包括广泛与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开展“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资助6.5万名师生到内地专题研习;推出“千人计划”,至今已组织三千名青年赴内地学习交流。通过这些交流、研习活动,让澳门师生对内地各领域有更全面和动态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意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如何增强青少年爱国意识的。
(2)有人认为:“广大澳门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最重要原因。”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3)爱国主义是新时代公民精神的基石,请你就自身如何增强爱国意识列举三条措施。
庆典是各种庆祝仪式的统称。回顾新中國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庆典活动已成为制度化安排,通常以大会、群众游行、标语口号,陈列展览或阅兵等形式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国家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政治认同②继承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
③促进文化融合,追求文化统一④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文化主旋律
A.①③ B.①④ C.③③ D.③④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的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保护好长城、长江、黄河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利于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利于保护好民族精神的根脉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拥有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天文等专门博物馆,钱币、戏曲等内容专精的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
①旨在恢复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的积累
②可推动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通,实现文化趋同
③能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有利于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凝聚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来增强文化认同,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现实意义。
(3)如何办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是各级政府考虑的一个问题,请你为政府提出3个合理建议。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等,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黄河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黄河流域各地分布着众多红军长征纪念馆,再现了当年红军英勇奋战的那段悲壮历程和英雄事迹。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鲜明气质,中华儿女在拼搏奋斗中,为黄河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材料二 山东省积极推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黄河文明:开展“诵诗经,品经典”学校活动;建设一批精品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引领黄河旅游;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让“黄河故事”成为最动人的传播,在“黄河大合唱”中谱写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的理解。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以守住文化之根为追求,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着。20世纪80年代之前,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保护,缺乏科学手段,缺乏人才和经费。80年代后,樊锦诗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技术和经验,培养年轻专家,提升科学保护水平,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壁画。
随着敦煌旅游的发展,莫高窟的游客剧增。曾有人认为文物的意义就在于旅游,文物保护会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大景区开发模式是大势所趋”,要将敦煌的列入“建设规划”并交由企业管理。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坚持“完整、真实地保护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并把它的价值传给子孙后代”的理念,提出并实施“数字敦煌”工程,以数字化真实保存壁画本真信息,将洞窟、壁画、彩塑等加工成高级智能数字图像,开发数字电影,再现敦煌之美。该工程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游客可以“窟外看窟”,兼顾了保护与旅游,同时还把文物的内在精神、特点告诉年轻人,启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和祖国河山。
(1)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如何守住我国传统文化之根。
(2)结合以上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评析对文物价值的不同看法。
(3)在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广大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请提出三条可行建议。
扬州着力打造传承崇德向善的“扬州好人”评选活动。目前,“扬州好人”已成为引领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成为市民的价值追求。这有利于
A.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 B.固守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C.营造良好氛围,培育核心价值 D.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①坚持多元指导思想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继承弘扬革命文化
④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9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旨在( )
①通过丰富党员的精神世界,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
②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更好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心骨作用
④提升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以“让遗产融入生活”为主题的央视特别节目《2018中国记忆》,邀请资深主持人,组成体验团,结合纪录片式的纪实段落与文化体验式拍摄,挖掘出七个“二十四节气”和百姓生活之间的精彩故事,首次使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文化类节目新样态。这一节目
①创新文化形式,把大众传媒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立足于人民生活实践,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悉,北京大学多位学者就“依托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题展开研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末,实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是大势所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患民。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领航”全面小康。
材料二:某学者认为,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培育一种精神,并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阐释。倡导“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观念;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追求“不畏强御”“勇者不惧”的精神境界;形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追求,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
(2)材料二中学者倡导的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在不知不觉之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党史国史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历史是党的根、党的魂,学好党的历史,我们才能知史爱党、知史兴国,永远跟党走,坚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应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历史”为名,认为革命文化是“过去时”,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对此加以批驳。
2020年9月22日,中青旅举办“建党百年•筑梦红色文化”天地旅游红色文化事业发布会,正式发布“天地文化”商标,并对相关成果进行展示,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点亮美好生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是因为( )
①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红色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红色文化能够弘扬主旋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9月26日至28日,《人民日报》等中央各报、各省级党报在突出位置连续刊发《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3篇署名“宣言”的文章,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这对于我们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带来的启示是
①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②对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必须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地位
④要继承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和国勋章”的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②要推动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化
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④要挖掘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5月3日,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新时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 )
①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一线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19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市民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转变既是救赎,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形式。该倡议书所含的文化依据是
①要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清明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
③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