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指出网络信息内容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该项规定的依据是( )
①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市场具有盲目性,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互联网内容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指出,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这是基于
①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④思想道德建设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劳动具有与树德、增智、强体有关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抗疫荚雄钟南山等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材料二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学劳动教育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3)加强劳动教育需要践行劳模精神,请你就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劳模精神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我以我血荐轩辕”,家国情怀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0年的中国战“疫”,书写着新时代“逆行者”的家国情怀。面对疫情,舍家为国、为国尽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数以万计白衣战士以生命赴使命的身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英勇无畏;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果敢担当;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在这幅新时代“战瘟神”的壮阔画卷中,人们不仅看到了举国抗疫的坚定信心,也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磅礴伟力。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家国情怀具有凝聚中国人民战“疫”的磅礴伟力。
(2)中国战“疫”实践再次印证了一个结论:中华民族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分析此结论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年来,中国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孕育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这是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既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勇攀科技高峰,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这其中,不仅有马云、刘永好等优秀企业家,有郎平,许海峰等体坛杰出代表,还有孙家栋、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功臣。《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在2018年11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十三版、第十四版、第十五版全文发布。版面满满的震撼力与公示人物的感染力相交织,绘制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的巨幅画卷。
实行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继续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离不开领军人物的智慧贡献,力量贡献。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大标杆。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离世的,还是健在的,无论是身边的,还是他多的,他们为改革开放所作出的贡献都是显著的,可圈可点,可歌可泣。
材料二微商作为电子商务新业态的新兴代表,属于社会化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它以个体为元素,以移动互联网及社会化的传播为载体,完成商品和交易的电子商务过程。微商与传统行业的零售以及PC端的电商体系,三者是相对的、稳定的、并存的,而且各具优势,进而互补。从2013年微商开始兴起到今天,微商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而是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微商产品、微店、微商团队和个人、微商平台、微服务在内的一个生态系统,甚至已发展为一种商业模式。“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道。”早期微商中确实有个别人为了暴利,大肆销售三无产品,突破商业道德底线,用不良产品和服务影响了整个生态链。早在2015年7月,以“诚信微商,共同打连微商绿色生态圈”为主题的中国微商大会召开,大会提出微商体系要进行自我净化和提升。2018正式启用“微商诚信身份证”,微商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党中央开展“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表彰工作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分析我国微商为什么能够从“游击队”变为“正军”。
(3)请为即将成为微商或者已经是微商的更多年轻人,如何更好的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上述举措有利于
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②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④深入挖掘时代精神,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助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2019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强化优秀文化的有形影响,丰富精神世界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奋民族精神
③维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
④创新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弘扬革命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8年10月1日是《国歌法》实施一周年。国歌是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了规范。国歌立法旨在
①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公民爱国热情
②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向善尚美的社会新风尚
③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指引文化方向,充分发挥“主心骨”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读书修身,从政立德。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读书,倡议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多读书是提高国民综合索养的基本保证
②人人应是学习之人,时时应是学习之时
③读书是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④阅读者需要进行文化选择、传承和创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老年大学是适应社会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时代产物。用多彩的老年大学文化生活充实自己,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向往。由此可见( )
A.老年大学的出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全部体现
B.学习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基础和第一需要
C.老年大学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D.老年大学提高了老年人的道德水平
2019年6月,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随即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学习浪潮。深入学习《纲要》,重在学,应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信念不断常态化,做到常学常新,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责任和信念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②学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③学习是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④学习《纲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倡导人们多读书是因为
①阅读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
②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阅读是一个让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熏陶的过程
④阅读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的《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规定,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特点提供阅读资源,开设阅读专区和开展阅读指导培训,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阅读环境。这一规定有利于
①提高未成年人的文化素养 ②给未成年人成长提供方向指引
③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阅读权利 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繁衍生息、耕海不辍,他们以义无反顾的开拓精神,远航南海诸岛捕鱼、航运,不断积累航海路线、岛礁、海流等知识,用方言记录、制作成手抄本,称为“更路簿”。现在发现的更路簿有数十种版本,都记载着由海南岛去往东沙、南沙、西沙和中沙群岛的航海路线、航行要领、岛礁地貌、气象水流等重要信息。“更路簿”是海南渔民用生命和智慧探索南海的结晶,是海南耕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更路簿”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
结合材料,请就打造“更路簿”文化名片提出两个活动主题,并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2019年11月6日在央视播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节目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为主旨,多元呈现中华大地东西南北地名背后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节目播出的同时,还推出了“地名背后是家乡”短视频挑战赛等线上互动方式,以创新的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是因为该节目( )
①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创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源于地名的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政治认同”素养】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团圆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我们可以重温那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了( )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古诗文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
④古诗文教育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